
个人简介
史焱文,男,1987年9月生,河南柘城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黄廷方.信和青年学者。现为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挂职担任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期间代理区发改委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河南省价格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城市规划协会乡村规划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地学会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行政区划调整论证专家,郑州市优化营商环境“顾问团”专家。
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化与城乡发展、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等方向研究。担任《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等课程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青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规划、青年),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厅级项目8项。主持《郑州市“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社会服务课题20余项。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叁等奖1项,厅级奖励3项。近年来在《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经济地理》《经济经纬》《统计与决策》《地域研究与开发》等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经纬》《热带地理》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代表性论文和著作:
1.史焱文,陈强,陈婉钰,等.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耦合分析——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4,40(5):116-120.
2.史焱文,李小建,朱纪广,等.乡村工业化地区聚落体系分布及时空演进——基于河南省长垣市、新乡县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23,43(09):81-90.
3.SHI Yanwen,LI Xiaojian,HU Xueyao,LI Zeyi,2023.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in Rural Industrialized Areas in China: Case Studies in Changyuan City and Xinxia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33(5): 850−864.
4.史焱文,李小建,张少楠,等.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基于河南省鄢陵县的案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1):139-144+161.
5.史焱文,李小建,孟德友.典型农区县域工业化进程评价及时空演进——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20,40(10):118-126+153.
6.史焱文,李小建.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理——基于河南省长垣市、新乡县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20,37(4):38-46.
7.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等.农业产业集群创新通道及溢出效应——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6): 861-871.
8.史焱文,李小建,许家伟.基于GeoSOS的乡村工业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以河南省长垣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5):140-146.
9.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地理邻近、关系邻近对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影响[J].地理科学.2016,36(5):751-759.
10.史焱文,李小建,李二玲,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县域经济时空演变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1):59-68.
11.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等.基于SNA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8):114-122.
12.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农业创新系统研究脉络及启示[J].经济地理,2014,34(3):10-16.
13.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农业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7):1000-1008.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体系重构、机理及优化路径研究:群落生态学视角(项目编号:42271225,直接经费49万,起止时间:2023.01-2026.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转型期中部农村工业化地区乡村空间重构及驱动机理研究——以河南省典型县域为例(项目编号:41701197,资助经费22万,起止时间:2018.1-2020.12,已结项),主持;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体系重构、机理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YJA790050,资助经费10万,起止时间:2022.9-2025.12),主持;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农业产业化典型区乡村空间重构、驱动机理及发展建议研究(项目编号:17YJC790125,资助金额8万,起止时间:2017.9-2022.12,已结项),主持;
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转型期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典型区乡村空间重构及驱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8CJJ070,资助金额2万,起止时间:2018.7-2021.12,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主持;
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体系重构、机理及优化路径:基于东中部案例比较分析(项目编号:2022BJJ011;起止时间:2022.09-2025.12),主持。
7.2024年度河南省价格协会研究课题:河南省数据资产化有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GXH202403,资助额度5万,起止时间2024.08-2024.11),主持;
8.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2021年度项目:黄河流域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来自城乡结构体系优化视角(项目编号:15,资助金额4万,研究期限1-2年,已结项),主持;
9.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群落生态学视角下县域小城镇体系构建、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5,资助金额3万,起止时间:2021.9-2023.9,已结项),主持;
10.2018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招标课题:河南省农村“三生”空间重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NP034,起止时间:2018.4.1-6.1,已结项),主持;
11.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性计划:转型期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地区乡村空间重构及驱动机理研究——以鄢陵县为例(项目编号:2018-ZZJH-011,资助经费2万,起止时间:2018.1-2019.12,已结项),主持;
12.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农业产业集群创新通道及创新模式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8A790007,资助类别C,资助经费3万,起止时间:2017.7-2019.12,已结项),主持;
获奖成果
1.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11月(排名第一)
2.2019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软科学),叁等奖,2020年1月(排名第二)
3.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奖励,壹等奖,2019年5月(排名第二)
4.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奖,壹等奖,2019年5月(排名第二)
批示和专利
1.关于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建议,2021年10月,《城乡协调发展》〔2021〕第9期(总第97期),副省级领导批示,主要执笔人。
2.乡村振兴战略中河南省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建议,2018年1月,《城乡协调发展》〔2018〕第1期(总第71期),被2018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采纳,主要执笔人。